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资源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但每种资源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由这个地区最短缺的资源数量决定,这正如“木桶效应原理”(见图1)。
“木桶效应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容纳的水量多少由组成木桶的最短木板的长度决定。因此一个地区哪种资源是那块“最短的木板”,这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就由这种资源决定。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最大的人口数。在实际计算时,为了简便,往往把某一种资源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作为计算环境人口容量的依据。
2.理解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在该定义中“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这句话中的“其他”是指区外的资源。地域的开放程度影响一个地区对区外资源的获取能力。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地域开放程度、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个地域开放程度越好,合理人口容量就会增加。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喷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以及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可以降低人口容量。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谐、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由于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3.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二者关系如下表:
概念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含义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区别①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物学意义的“生存”问题;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②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它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③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合理人口容量”
④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影响
因素自然地理因素: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矿产等首要因素 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
三、本章各节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与地区差异
1. 一个地区某时段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吗?
某时段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而并非只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2.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中能读出什么信息?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不仅能读出一个地区的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还可以分析曲线背后的社会背景。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中,每一条曲线并非单纯的一个线条,其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在判读曲线时应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区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
3. 人口总数增加与否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只要人口出生率高于人口死亡率,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总人口数就会持续增加。当我国人口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最高峰。
4.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增长模式是最理想的增长模式,没有任何缺陷吗?
理想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后保持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人口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如果一个地区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增长模式,但该地区的年龄结构中老龄化人口比重较高,那么死亡率可能上升,往往造成社会劳动力缺乏、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年龄结构可以通过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来获取信息。如图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中能够看出当前中国的青年人口比重大,而少年人口比重低,在几十年后若仍然保持这种低生育水平,中年人口成为老年人口之后有可能出现老龄化问题。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1. 中东地区多战争为何能够吸引外籍工人?
中东地区外籍工人较集中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朗、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因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很快,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2.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为何发展了大逆转?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地区移向未开发地区。这是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口过多带来了生存压力,需要迁移到新大陆寻求新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即外籍工人大量增加。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人口过度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大、生活贫困的现象,而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小、生活富裕,对发展中国家人口具有吸引力。因此每一时期的人口迁移都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人口迁移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良好反应。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哪些?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有组织的移民到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大批的商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受经济因素的吸引涌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1. 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哪个大?
合理人口容量要远小于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的情况下的最大人口容量,而合理人口容量是考虑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合理人口容量估算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需要考虑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开放程度、科学积水发展水平等因素。
2. 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生产力与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有什么关系?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能力,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承载力一般根据农业生产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食物(主要是粮食)的能力进行估算,而土地提供食物的能力取决于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光热水土资源的配合状况)和利用方式。
3. 人们的消费水平如何影响合理人口容量?
消费水平与合理人口容量呈反相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加大、废弃物的排放也会增多,如果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合理人口容量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