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变化的过程往往是利弊兼有的。经济快速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消费勇气。五年前我不可想象今天的自己能开着车上下班,我总以为要奋斗好多年才有可能的事转眼就实现了,这是好事,证明我们的生活进步迅速,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是衣食无忧了,不再提“奔小康”的事了,而是转而提到“投资”等字眼。
在我们积极消费的生活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们——消费王国的无疑主力,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勇气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每个家庭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长辈都视之掌上明珠,捧为“小皇帝”,过分宠爱,百依百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极其消极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中良莠兼备、真假难辨的信息、摆阔气、讲攀比、比吃穿,社会思潮也对学生影响和熏陶。现就勤俭节约方面来说,在我们学校里,虽然孩子们都是来自农村和外来民工子女,应该有勤俭朴实的特点,但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不珍惜粮食,大手大脚乱花零用钱,浪费水电,不爱惜课业用品等不良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可看到学生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薄弱,存在着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护公物、铺张浪费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家长的重视。
记得一次暑假,我带孩子们去参加吴江教育局举办的英语夏令营活动,同去的还有金家坝小学等兄弟学校的孩子和老师。刚到部队农场基地,孩子们卸下行李,我很惊愕,一个个书包、行李袋里装满了零食,只有5天的培训要带这么多吃的吗?那还没完,第一天刚吃完中饭,我看孩子们都跑去基地的小店,我好奇跟了过去,原来孩子们又在挤破头皮买吃的,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早就消灭殆尽。据我统计,这次夏令营平均每个孩子从家里带来的食品等均在100元以,上,另外,家长还给他们200元左右的零花钱。这个数字令我惊讶,难道5天的时间孩子们就要消费300多元?
更有胜者,来自某兄弟小学的孩子在5天的培训期间,竟然有学生花去500多元,家长还过来频繁看望,带来肯德基等“慰劳”孩子。这样的消费明显是一种攀比消费,但我们的家长一贯纵容。第五天要回去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忙着打电话给父母,要求私家车接回去,虽然学校是有统一的大巴接送的。一个孩子在电话里问父亲,开什么车来接?听说是普桑,立马“厉声”责骂道:“普桑”就不走了,借也要去借辆好点的……
印度作家泰戈尔说过:“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家长们真的那么有钱吗?据我所知,我们学校的家长普遍文化层次不高,自然没有特别好的工作,就我们班级来讲,三十三个孩子的家庭有二十几个家庭的父母只是以打工为生,每年1、2万的收入是很微薄的,但我们来听听做父母的说法吧,“即使我们再苦点,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让人家看不起。”原来大多是虚荣心在作怪。很明显,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做法,只会使孩子滋生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错误观念。处理得不好,孩子就会一切向钱看;就会只知所取,不知奉献;就会只想享有权利,不想尽点义务,甚至走上邪路。
如此的话,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很可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上丧失。社会将进入21世纪,物质生活今非昔比,到底要不要讲勤俭节约?答案是肯定的。南京家教 www.nanjingjiajiaow.com
怎样教孩子勤俭节约?家长们一定很困惑。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家长的做法:韩国的家庭收入远远高于中国,但是在一个普通的韩国家庭,父母除了提供较为优越的学习资源给孩子,其他方面比较苛刻,韩国的孩子基本没有零花钱,因为所有文具等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由父母、学校准备好,无需自己购买,所以没有给零花钱的习惯,长辈也没有习惯给孩子“红包”等。但是,韩国的家长很注重孩子的锻炼,吃苦精神的培养,所以,他们经常参加户外生存考验活动,这不同于我们的所谓“夏令营”,他们的户外生存体验是不带一分钱,不带任何零食的,靠自己的能力用仅有的资源学会在比较恶劣的条件下学会生存。
而中国的家庭刚刚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家长的攀比心理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孩子。考的好了就“奖励”,出去活动“看谁带地多,带地好”,这样的无意义的比较无形中滋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再给孩子讲节俭只是一句苍白无力的空话。
为了孩子能改变现状,家长们应该先改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再进行具体培养,建议家长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谈话诱导 心灵启迪
家长要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心里发展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孩子的知识和经验,从孩子的身边入手,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孩子自我教育,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如发现孩子乱扔剩余的馒头、面包等浪费现象时,家长就要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谈话,让他们了解农民春耕秋收的辛勤劳动过程,诱导孩子道德认识,改正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
二、故事启迪 感同身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之于抽象思维占优势。喜爱听故事,家长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讲讲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节俭故事,如《周总理的睡衣》、《雷锋的童年》、《朱德的板凳》等。也可讲讲身边贫困孩子的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剖析故事内涵,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对照,从而启迪孩子的道德认知,激发孩子的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爱惜课业用品等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三、榜样作用 言传身教
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爱模仿是孩子的特点,小学生的许多行为都是由模仿学习得到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为人师表,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和熏陶孩子,平时勤俭节约,为孩子示范非常重要。家长应从每件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不浪费自来水,爱惜粮食等,以自己良好的节约举止、行为为表率,去感染教育孩子,使孩子提高行为的理智性,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劳动体验 辛勤果实
平时可结合劳动教育,指导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家务劳动。通过劳动实践和自我服务活动,使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如农忙时节,让孩子去拾稻穗等,使他们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从而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可以教育孩子搜集废旧物品,卖掉的钱可以存起来,捐助贫苦孩子。家长还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比如可利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这样既可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
五、指导理财 合理利用
要培养孩子理财意识。首先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制数额,不要有求必应,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予。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一个星期给一点零花钱,甚至不给,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消费意识,不知道如何利用手上的钱,高年级的孩子也不能经常给;其次,家长要问清每次钱都花在哪里,如果最近阶段钱的去处无法说明,家长应暂停“发放”,弄清楚钱的去处再考虑。小一些的孩子可以由父母对于每一比钱的用处进行记录,大一些就可以指导孩子设计一本“零花钱记录本”将自己的零花钱的去处一一进行记录,过几天查一次帐,父母还可以根据记录的内容,和孩子讨论以后哪些地方是不需要花钱的,哪些是必须花的,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很多孩子每年都有大量的“压岁钱”,对于这笔钱的用途,家长各有方法。但是如果钱的数量过多还是放在家长那,留一部分给孩子,可以设立一个“学习基金”,现在学杂费减免后开学的学费很少,可以让孩子动用“学习基金”,自己平时购买学习用品也可以从中支出。
如何教孩子做个懂的节俭的人,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努力改变自身的生活和教育习惯,合理消费,积极指导。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孩子。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