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家教网

教员注册  |
南京家教网简介| 收费标准     
    教育新闻资讯     请家教常见问题     做家教常见问题     南京状元家教网公告     家长加油站     学习宝典     家教对话     家教才艺通     学习资料     外语学习     教学资源     初一试题     特色小班     中考专题     高一试题     高二试题     高三试题     高考专题     初二试题     初三试题
  当前位置:【南师大家教网】 → 首页家教资讯 → 浏览文章

采编:南京家教网   来源:南京家教http://www.nanjingjiajiaow.com    点击:1443    发布日期:2013-05-29 20:24:22

2013年初中历史总复习要点《世界历史》九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课本P2-6)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哪些主要原因?

原因: (1)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影响;(3)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4) 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俄两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给你的启示。

不同:俄国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   

原因(1)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无产阶级力量也聚集在

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2) 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反革命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薄弱,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胜利;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所以,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

列主义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3、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

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

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本P7-11)

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弊端?如何全面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特点(1)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 政治上: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集权。

弊端(1)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2) 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4) 经济效益低下。

评价(1) 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的创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 消极影响:但从长远看,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2、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

(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2)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3)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3、我们应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经验和教训:(1) 政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 经济方面: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经济部门应协调、平衡地发展;要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本P14-19)

1、 如何正确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

对稳定。但是这个体系实际是上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瓜分,不可能根本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也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2、国联≠联合国。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45年10月成立至今。

3、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

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但是中国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一点的保障,反而受到严重的伤害。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此事有何认识?

答案一:弱国无外交

答案二: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际地位低下,在外交上没有任何权力,任人宰割。

5、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山东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在华盛顿会议期间,通过中国代表坚持不懈的斗争,会上基本恢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九国公约》的签订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第4课 经济大危机(课本P20-24)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特点(1) 涉及范围特别广。(2) 持续时间特别长。(3) 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1)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大批失业,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2) 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2、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如何正确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

   作用:(1)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2)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3)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1)肯定方面:“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2) 局限方面:但是“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借鉴作用:(1) 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3) 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5) 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

对中国的影响:日本为了转嫁经危机的严重后果,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军部法西斯势力上台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给中国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

5、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① 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 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③ 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④ 在农业政策上,两者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不同点:① 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② 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③ 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④ 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⑤ 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⑥ 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6、你认为要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市场起基础作用)。

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将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推动经济的继续发展?美国克服经济困难采用的手段和我国为推动经济的继续发展将采用的手段分别说明了什么?

手段市场经济

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无论哪种经济,只要有利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可以互相借鉴。

8、从苏联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第5 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课本P25-29)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解决办法?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在今天各有何现实借鉴意义?

解决办法: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33年,希特勒上台,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借鉴意义: (1) 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2) 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2、猖狂一时的法西斯国家最终落得失败的可耻下场,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再强大的国家,只要与世界人民为敌,发动非正义的战争,也逃失败的命运,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或灭亡。(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本P34-38)

1、概括二战爆发的原因。

     原因:(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2) 直接原因:受经济危机打击,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3)  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如何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实质:(1) 绥靖政策是以英法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的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2) 它把祸水东引,牺牲苏联以求西线无战事的一种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

恶劣影响(1) 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可能带来世界和平,相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膨胀;(2) 同时,它还加深了苏联和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岐,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 如何评价慕尼黑会议?

评价:(1) 慕尼黑会议是英法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企图祸水东引,

促使德国进攻苏联的一个大阴谋。但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1939年9月,德国首先进攻的不是苏联,而是英法的盟国波兰,英法不得不对德宣战。(3) 慕尼黑会议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顶峰,而德国进攻波兰是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3、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原因(1) 欧洲许多国家迅速战败的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2) 战术思想陈旧,面对希特勒的突袭战、闪电战,波兰依靠骑兵,法国准备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3) 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

4、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是出自仇视社会主义苏联的原因,但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

(1) 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2) 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3) 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4) 还有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5、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课本P39-43)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有何作用?

作用: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调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加,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势力起了决定作用,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2、二战的大致经过如何?

(1) 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2) 战争初期:德国占领北欧、西欧许多国家。(3) 扩大:两次突袭: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开始。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 转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5) 胜利:1945年5月,德国投降,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示。 

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4、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军解放全部国土,并从东面向德国逼近;美英盟军粉碎西线德军的抵抗,解放法国并从西面攻入德国。

影响:(1) 积极因素: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2)消极因素: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5、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法西斯国家以希特勒德国为中心,它的生命是建立在闪击进攻之上的,一旦停止进攻,它的生命就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关系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最后遭到全歼的惨败,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法西斯轴心便开始瓦解。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6、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1)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其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7、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8、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如何避免战争:在当今世界上,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9、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人类文明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然而,二战后,战时积累的军用技术却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战争与科技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科技用于战争,会加剧战争的破坏程度,应把科技应用于造福人类的事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应充分发挥科技造福人类的一面。

10、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

原因:①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

 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得逞一时,最终难逃彻底覆灭的命运。

 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事业和力量必胜。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影响: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历史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会重演;人民终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11、为了有效防止战争,建设和谐世界,请你指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建议: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平。(合乎题意即可)

12、分析现代战争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或如何正确评价战争与科技的关系)。对此你有何认识?

关系:(1) 战争催生了科技的发展;(2) 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认识:应该用全面的观点或方法去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利用其积极或有利的一面和防止其消极或有害的一面;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类社会,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课本P48-51)

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启示?

原因:(1) 战争刺激作用,开拓和占领世界市场;(2) 科教兴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3) 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启示:(1)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 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经济表现如何及其原因?

详见《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九年级下册P23.2

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详见《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九年级下册P24《材料解析题》

4、 请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总的来看,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状态: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繁荣;7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实力地位下降;80年代,通货膨胀明显,债务负担沉重;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课本P52-57)

1、战后西欧与日本都乐于也善于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使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然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日本的迅速崛起虽然和美国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但是适当的经济政策和努力发展教育也是日本的强国之本,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和借鉴。

2、二次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找出其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点: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借鉴:(1) 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2)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3)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战后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详见《中考复习指南》P68《复习导航》2

启示:(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与时俱进;(2)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 重视教育;(5) 国家进步、繁荣,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你认为我国在哪些方面可以学习日本发展的经验?你有何具体建议?

我认为在重视教育方面可以学习日本的经验。建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采取措施、批评不关心子女、不负责的家长等。

5、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40年和20世纪50年代以后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个飞速发展时期,结合史实分析这两个飞速发展时期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地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随着二战的结束,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共同特点:科学技术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行科教兴国。

参考答案二: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20世纪50年代,二战的结束,随着资本主义的重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共同特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发展。保持安定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最近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你是什么态度?

强烈反对。联合国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机构,而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不能正视二战中的侵略历史,军国主义复活,不能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7、借鉴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缀,结合我国国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实现我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如: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重视人才的培养;在改革中坚持求实与创新;走科教兴国之路等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本P60-63)

1、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内因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2)外因西方国家长期对苏联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出现不同的结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1) 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 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3) 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4) 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3、男生: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女生: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女生说的有道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4、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你认识到什么?

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课本P64-67)

1、东欧剧变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原因:(1) 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的模式,经济困难引起政治危机;执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2) 外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推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启示:(1)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4) 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请结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史实,说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你认为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相似之处:详见《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P37《问题探究》

教训:详见《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P37《问题探究》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课本P70-74)

1、亚非拉独立与振兴历史进程表:详见《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P38《复习指导》表格

2、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认识: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影响印巴地区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中,既有该地区历史上的民族宗教对立问题,更有英国在被迫结束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所采用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后患,特别是“分而治之”政策所带来的克什米尔领土之争问题。印巴之争不仅是南亚地区安宁与发展的巨大障碍,而且还影响到世界的安宁。

建议(1) 巴以双方的和平解决;(2) 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

3、联系现实:印度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存在哪些问题?而作为邻邦的中国,我们国家与印度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哪些相似之处的困难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主要成就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在计算机和软件的研究和开发领域成绩斐然。    

存在问题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印巴关系紧张等

相似之处:中国与印度一样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成为制约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高速增长使得粮食土地水资源等问题日益严重

启示人口盲目增长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迅速发展,虽然各国情况不一,原因有异,但从总体上看有何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1) 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政治前提(2)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蓝图(3)抓住机遇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4) 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5) 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等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课本P75-79)

1、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

原因(1) 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2) 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3) 水资源问题在中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围绕着水资源问题,阿以进行着殊死的斗争。(4 )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解决办法: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以和平外交的方式,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本P84-89)

1、“冷战”格局的发展演变如何?详见《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P44《复习指导》2的表格

2、“冷战”政策的含义、实行“冷战”的原因、表现、本质分别是什么?

详见《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P43《知识结构》

3、战后美苏争霸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美苏争霸有何影响?

详见《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P43《知识结构》

4、如何评价美苏争霸?

评价:(1)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2)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3)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5、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 

(1)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2) 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例如,美国多次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3) 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最为典型的事件是“9·11事件”。

6、美苏争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70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1) 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2) 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坚决抵制。(3) 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本P90-94)

1、有人认为北约是为了维护人权和正义才轰炸南联盟的,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这种看法不对。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维护“正义”的旗号,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轰炸,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如第四项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不仅侵犯了南联盟的主权,给南联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而且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2、如何评价美国的人权观?

人权是一项综合指标,包括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种种权利,绝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自由。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政治传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对人权的认识、人权的立法、司法状况也就千差万别。在增进人权这个大目标下,各国努力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 美国的人权外交基本上是按照本国的人权观念,以本国的司法制度为标准,去分析别国的人权状况。

(2) 美国的人权外交是从美国卡特总统当政期间开始兴起的。当时的人权外交较多地适用于拉丁美洲及其他与美国军事联系较密切的国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的人权外交是世界性的。 

(3) 尽管美国的人权法案通过了近200年,并一再标榜“人权”,美国国内仍存在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问题。事实上,“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 

(4) 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投掷的大量贫铀弹,对自然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显然,这也是与它标榜的“人权”相违背的。

可见,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将人权与各种援助甚至互惠性的贸易往来挂钩,不接受把人权作为交往的条件,认为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

3、你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反对霸权主义中应如何进行斗争?

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将人权与各种援助甚至互惠性的贸易往来挂钩,不接受把人权作为交往的条件,认为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总之,不能允许美国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为所欲为称霸世界。

4、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应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力。经济建设不能照搬一种模式,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5、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用和平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6、当今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7、中国在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三例史实对此分别加以说明。

史实(1)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政治秩序;(2) 参加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经济发展;(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4)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国发挥了主导作用;(5)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6) 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对亚、非、拉美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7) 协调国际事务,中国参加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等。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课本P95-99)

1、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扩大的市场经济为基础,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信息技术为主要动力,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联动过程。

2、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特征是什么?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制约,加大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或者:由于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如发达国家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可能转移到中国来;国际经济风险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一些西方国家可能会以“人权”等政治问题要挟中国,牵制中国对外经济交流与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发达国家将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把污染和危险移到国外。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4、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增多的原因?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克服工业化弊端的途径是什么?

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背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

克服工业化弊端的途径可持续发展思想。

5、经济全球化使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是什么?

共同问题:1)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等问题。解决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2)人类面临毒品漫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问题。

解决方法:(1) 各国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如推行可持续发展战备、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加大禁毒和反恐的力度)(2) 必须依靠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和共同努力,重视有关的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等,以理智和正义共建一个繁荣的地球村

6、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应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并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7、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有效途径是什么?结合实际,你应该怎么做?

有效途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做法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节约能源和资源,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8、你对经济全球化有何看法?是利大于弊”“利等于弊还是利小于弊?(或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或者“利等于弊”还是“利小于弊”都可以。)人们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比喻为一把双刃剑

理由:有利: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阻碍逐渐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不利: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9谈谈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间的竞争?

积极引进与发展高科技,科技立国,努力发展教育。

10、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1) 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3) 2001年,中国也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原因

形成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迅速发展的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1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①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③ 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⑤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⑥ 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⑦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①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②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13、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哪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针对这种情况,请你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一些发达国家把污染企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还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建议:如在引进外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有计划、有节制地开发不可再生资源等。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P102-105)

1、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共同作用: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等国趁火打劫,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由于列强的侵略,使清朝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清朝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83年-1885年法国发动了中法战争,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做法:我国应该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毫不动摇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都要依靠科技,同时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

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的变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影响:(1) 迅速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急剧改变人类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2) 迅速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3) 改变出行方式,提高生活质量(4) 出现交通事故(5)造成环境污……

4、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感想(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 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3) 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4) 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5) 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观念;(6) 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7) 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等等。(可从科学技术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两个角度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5、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 

应当有所限制。

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

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1) 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2) 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

因此,人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等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6、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诸多领域。

(2)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3)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

(4)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7、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主要表现在: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2) 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3)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对中国而言,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

8、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主义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南京家教|最新学员 |优秀教员 |收费标准 |学员常见问题 |新闻信息 |教员常见问题 |教员须知 |本站简介

服务热线电话:18351445913,16651105749 ,我们的QQ客服:963178805 918007416(点击即可聊天)

©2024 南师大家教网  http://www.nanjingjiajiaow.com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2022007280号

电子邮箱:13699523152@139.com
keywords:南京家教 南京家教网 南师大家教 南师大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