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教育部长特别对家长说过两句话:‘’家长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对或者要有合理的预期‘’。简单来说,就是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做。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成长发展。每一位父母都爱孩子,但是盼子成才心切的父母们,可能无意间把自己逼成了‘’龙门刀客‘’,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看看下面五把刀,你用过几把。
第一把刀,溺爱,抹杀孩子自主能力。有一句话叫‘’惯子如杀子‘’,父母越轻易满足孩子,孩子越容易没出息。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想吃什么就做,想要什么就给。这样对他百依百顺的溺爱,是可以把孩子养废了。保姆式的为孩子包办一切,不仅会毁了孩子,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理所应当,很容易养出‘’白眼狼‘’。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苏明成就是典型的‘’啃老‘’一族,并且‘’啃‘’的理直气壮,而苏母就是纵容他啃老的‘’罪魁祸首‘’。他就像我们在生活里常见的,那种被惯坏的熊孩子,觉得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任性而暴躁。关于爱,父母总是容易走向极端,要么吝啬于给爱,让孩子从小缺爱,要么给的太多,捧杀了孩子。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参与,却不能代替。懂得放手才是真正的爱,你替孩子避开的风险,生活会如数奉还;你替孩子走过的路,孩子还要哭着重新走一遍。
第二把刀,争吵,砍掉孩子的安全感。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百分之三十二,离婚家庭的为百分之三十,和睦家庭为百分之十九。父母互相诋毁、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不但会引起孩子的恐惧,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导致孩子易怒易暴,有暴力倾向。更严重的是会让孩子对家庭充满了失望,影响今后的交友观、择偶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两个人观点有冲突的时候,可以先各自冷静一下,事后再谈,如果实在是忍不住,也要避开孩子再讨论。不在孩子面前诋毁伴侣,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养。
第三把刀,对比,冲垮孩子的自信心。长期处于被父母比来比去阴影里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体会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他们的内心就像一片荒凉的土地,缺乏原本属于一个孩子的生机与活力。把孩子随便和别人比较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之一。如果说中国孩子最大的‘’敌人‘’是谁?那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父母,总是用高倍放大镜看别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家孩子的缺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小时候孩子的判断力往往比较弱,他们不知道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只是努力成为父母夸赞的孩子,逐渐的,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父母越爱比较,孩子越自卑,成长越缺乏力量。反而父母越相信,孩子越自信,成长得越好。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第四把刀,唠叨,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家长喜欢不停的嘱咐、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父母一直对孩子叨叨,就等于把自己的话变成噪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选择性失聪,左耳进右耳出,该干啥还干啥,比父母更加抓狂。其实,唠叨是无用的家教,甚至会适得其反。永无休止的唠叨,对孩子就是精神上的疲劳轰炸。没完没了的说教批评只会让孩子心生厌恶,挑起孩子的敌意,使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断紧张激化。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面对家长的唠叨时,就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的内心往往是;‘’你越让我怎么做,我就越不怎么做。‘’父母与其唠叨,不如采取少说、多听、多行的策略,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第五把刀,打骂,刺杀孩子自尊心。长期被父母打骂、语言暴力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是很难阳光健康的。打孩子不是爱,是父母以爱为借口的发泄。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也许在少年时期,打孩子可以起到暂时性的作用,但是等孩子长大成人,那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胆小,甚至憎恨、敌对情绪。童年时挨打和骂,将会成为他们与父母、与亲近的人、与社会的隔膜。当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别让你错误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能否‘’应试过关‘’,要用一辈子去学习。
最后,我想说一句;为人父母的你们辛苦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