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权力的主体,是国家与政府,而非其他。教育资源、教育制度、教学内容,皆由主权国家及其政府决定,绝非由他国他府决定。国家与政府,实施与控制教育的原则,一定是本着这样三项:该国国家主权、该国政治目标、该国经济利益。一国之教育,在教育资源选择上,绝不会自觉服务于他国国家主权、他国政治目标、他国经济利益。
教育资源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一国母语。母语是强化国家认同、深化社会融合、扩展国家利益、体现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最重要事物之一。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台湾学校只能教日语,德国占领法国洛林,洛林学生只能学德语。今天南北美洲、非洲、亚洲的许多国家与地区,他们的官方语言都不是历史上形成的本土语言,而分别是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因为这些西方强国在殖民活动中,以自己的语言取代了本土语言。这些殖民国家通过语言扩张,实现了国家权力和经济利益的最大扩张。
第二,一国之历史文化经典。一国的立国之志、治国之法以及民众生存经验、哲学智慧、宗教精神,皆凝聚于往圣先贤世世代代创造的经典文献和掌故之中。这种精神文化血脉,是一国的生命和根本,也是一国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一国精英主动放弃教育主权,缪选教育资源,必将带来价值崩溃、思想混乱、生命萎顿、根本腐朽,导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危机,以及对他国的政治认同与精神崇拜。
第三,服务于一国当前经济建设、生产活动所需的科学知识、劳动技能。
百年以来,中国在教育资源选择上,在第三方面取得了基本成功,值得肯定。但在第一、第二两方面,则有极其惨痛的教训。今天中国道德建设、政治认同建设、制度建设、道路选择、反腐倡廉等方面的艰难格局,很大程度上肇祸于百年来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不接地气。如今教育改革呼声日盛一日,但大多沉溺于琐屑议题。重新厘定教育资源,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中国国民教育,必须以贯穿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民族正气作为精神骨架,《易经》、《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基本经典则是这种民族正气与智慧的承载媒介。国民教育,就是要通过诵读这些基本经典,接受民族正气和智慧的洗礼与铸造。中国的精神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两个短句:炎黄尧舜大道,孔孟老庄正学。国民教育的资源选择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都要围绕这两个短句做文章。恢复读经是中国国民教育改造与发展的紧迫课题。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