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单元:世界古代史部分
1、时间:37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人类到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2、四个社会:
A、原始社会:特点是时间漫长,社会发展缓慢,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低。人类社会的平等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基础上的。
B、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引起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氏族瓦解,阶级产生,国家出现,人类步入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是社会的主要阶级,奴隶承担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劳动,而奴隶主占有全部的劳动成果。世界东西方国家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封建社会: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确定了政治上欧洲封建国家的长期的分裂性和不统一性的特点;基督教会在思想上控制着整个欧洲。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生产资料高度集中,资产阶级无偿榨取工人的劳动果实,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出现大批垄断集团,他们不但控制了国家主要的经济领域,也把触角伸向国家政治生活,要求瓜分世界。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起源地及时间
|
非洲 三四百万年前
|
过 程
|
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露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种,其中现代人的特征出现在晚期智人时期)
|
主要动力
|
劳动在古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形成标志
|
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也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
主要人种
|
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
|
差异原因
|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人类最先进入----------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
母系氏族
|
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2、农业和采集业为主,妇女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
|
父系氏族
|
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 3、男子占据主导地位
2、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形成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
古国名(今国名)
|
河流
|
文明初现
|
统一时间
|
文明成果(或代表制度)
|
古埃及(埃及)
|
尼罗河
|
公元前3500年
|
公元前3000
|
金字塔(法老的坟墓)胡夫最大
|
古巴比伦(伊拉克)
|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
公元前3500年
|
公元前18世纪
|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
|
古印度(印度)
|
印度河
|
公元前2500年
|
|
种姓制度,维护高等级的特殊地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社会发展不利
|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
西
方
文
明
|
古
希
腊
|
雅典
|
1、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发展达到全盛(扩大公民权利等措施) 伯利克里改革内容P
|
补充:希腊文明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
斯巴达
|
1、崇尚武力,施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犹如一座大军营。
|
古
罗
马
|
公元前8世纪:建城→公元前509年:成立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成为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帝国分裂
|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皇帝
|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文明初现
|
公元前1世纪
|
统 一
|
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
改革时间
|
公元7世纪中期(686年)
|
学习榜样
|
中国隋、唐
|
改革内容
|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
意义
|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 景
|
1、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杀 2、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的入侵
|
领导人
|
穆罕默德
|
经 过
|
1、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 2、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元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公元630年,兵临麦加城,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
重要动力
|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等级森严)
政治
|
日耳曼人灭西罗马帝国建立法兰克王国---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P31)
实行有条件分封,欧洲封建等级制发展起来
|
表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欧土地制度以土地为纽带,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
教会
|
罗马教廷至高无上
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
表现:政治上和王权分庭抗礼
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
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
城市
|
1、10世纪时,西欧城市发展起来
2、市民阶级形成,早期资产阶级出现(来源与富裕商人和银行家)
|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
拜占廷
帝国
|
1、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15世纪时为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
补充: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相距一千年
|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战争名称
|
时间
|
结果
|
影响
|
希波战争
|
前5世纪
早期——中期
|
希腊获胜
|
东西方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
亚历山大东征
|
前4世纪后期
|
攻入埃及,灭波斯,达到印度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罗马帝国扩张
|
前27年——公元2世纪
|
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
1、充满暴力与灾难
2、罗马文化传播到被征服区
|
对战争的评价
有利面:有利于征服地区与被征服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弊端(不利面):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通 道
|
丝绸之路,连接欧亚非三洲
|
使 者
|
阿拉伯人(其他贡献:创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医典》)
|
阿拉伯数字
|
印度人发明,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
马可·波罗来华
|
①1271年沿丝绸之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 ②受到元世祖赏识,留在朝廷任职 ③17年后从海路回国,口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
第8课、第9课 古代的科技与思想
文 字
|
文字
|
使用者
|
年代
|
象形文字(甲骨文)
|
埃及人
|
公元前3000年左右
|
楔形文字
|
苏美尔人
|
与象形文字同时
|
腓尼基字母
|
腓尼基人
|
|
补充:腓尼基文→希腊文→拉丁文→欧洲字母(P50)
|
宗 教
|
名 称
|
时 间
|
创 始 人
|
地 区 教义
|
佛 教
|
前6世纪
|
乔达摩·悉达多
|
古代印度 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
|
基督教
|
1世纪
|
耶稣
|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升“天堂”
|
伊斯兰教
|
7世纪
|
穆罕默德
|
阿拉伯地区 世间只有唯一的真神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
共同特点: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
科学家
|
代表人物
|
国 别
|
成 就(地位)
|
阿基米德
|
古希腊
|
杠杆定律&浮力定律
|
亚里士多德
|
古希腊
|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文学戏剧
|
作品
|
作者
|
价 值
|
《荷马史诗》
|
荷马
|
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
《俄底浦斯王》
|
索福克勒斯
|
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
《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
阿拉伯人
|
研究阿拉伯社会的重要资料
|
建 筑
|
名 称
|
建筑类型及地位
|
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
|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
巴黎最古老的、最高的天主教堂
|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世界近代史部分(开始于18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文
艺
复
兴
|
时间
|
背景
|
地区
|
中心思潮
|
实质
|
代表人物
|
作用
|
14世纪前后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
|
意大利(最早),随后扩展到欧洲
|
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个性,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
|
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
但丁《神曲》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新
航
路
的
开
辟
|
原 因
|
客观条件
|
主要经过
|
影响
|
1、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与扩大
2、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向往
|
1、指南针的应用
2、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
3、航海技术的进步
|
航海家
|
事迹
|
支持国家
|
1、从欧洲到美洲、亚洲等地的交通日益密切,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迪亚士
|
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
|
葡萄牙
|
达·伽马
|
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
葡萄牙
|
哥伦布
|
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
|
西班牙
|
麦哲伦
|
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
西班牙
|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 美国独立战争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
法国大革命(1789-1894)
|
备注:美国南北战争
|
时间:1861--1865
|
原因
|
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北美人民
|
法国封建统治等级森严,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南方落后的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领导阶级
|
资产阶级 ,新贵族(克伦威尔)
|
资产阶级(华盛顿)
|
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
|
资产阶级(林肯)
|
重要文件
|
《权利法案》
|
《独立宣言》
|
《人权宣言》、《法典》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导火线
|
苏格兰人民起义
|
波士顿倾茶事件
|
三级会议的召开
|
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
|
开端
|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
来克星顿的枪声
|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
1861年4月南方独立,挑起内战
|
经过
|
1645年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军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共和国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
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
(1)爆发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 (2)建军:华盛顿成为大陆军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 (1776年7月4日) (4)转折:萨拉托加战役 (1777年) (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 (1781年) (6)结果: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3年)
|
1、 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监狱 2、颁布《人权宣言》
3、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 4、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恐怖政策 5、结束: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被推上断头台
|
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初期:北方军队准备不足,缺乏优秀将领,一再失利 转折: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胜利:1865年北方获胜
|
结果
|
1649年成立共和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
|
1776年7月4日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
|
结束了封建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美国统一
|
意义
|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君主立宪制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
(1)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2)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对欧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
1、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2、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3、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2、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有一大障碍,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
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原因相同---资产阶级想掌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领导阶级相同---资产阶级领导 革命动力相同:人民 都处死了封建君主
影响相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广泛
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除了资产阶级还有新贵族
特点不同---英国反复曲折,建立君主立宪制,不彻底
法国大革命是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主要方式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和平方式进行
法国大革命用武力方式进行
拿破仑帝国
背 景
|
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政局动荡,资产阶级希望稳定统治秩序
|
时 间
|
1804年——1814年
|
措 施
|
1、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颁布《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国疆域,控制欧洲很多地区
|
战争性质
|
1、 革命性: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 侵略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时 间
|
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
19世纪70年代
|
相同点:①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进入垄断阶段
不同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②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③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
最早国家
|
英国
|
美国、的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
前 提
|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
|
序 幕
|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
|
重要发明
|
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内燃机 发电机
|
其它发明
|
汽船:富尔顿(美国) 火车机车:史蒂芬孙(英国)
|
电灯、电话、汽车、飞机
|
新生产组织
|
工厂制(从手工工场过渡到工厂)
|
|
完 成
|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
|
|
影 响
|
1、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2、逐步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鸦片战争为例)
|
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
性 质
|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社会革命
|
|
|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三
角
贸
易
|
时间
|
新航路开辟之后
|
国家
|
葡萄牙(最先),西班牙,英国(后来居上),法国
|
路线
|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P98)
|
影响
|
1、 非洲损失上亿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落后与贫穷
2、 欧洲殖民者获利丰厚,回国投资,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
日
不
落
帝
国
|
形 成
|
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后半期成为殖民地最多的国家
|
入侵印度
|
沿海据点,进行贸易活动→蚕食印度土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
影 响
|
1、造成了印度的贫穷与落后 2、殖民者利用掠夺的财富发展本国生产,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殖民地作为广阔的市场,也刺激的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结 果
|
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
俄国废除农奴制
背 景
|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
|
时 间
|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
|
内 容
|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3、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
性 质
|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影 响
|
1、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
|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印度反英斗争
|
原 因
|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
时 间
|
1857年——1859年
|
领导者
|
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
|
性质
|
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
意 义
|
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 沉重的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
拉美独立运动
|
对 象
|
西班牙、葡萄牙
|
原 因
|
1、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领导者
|
玻利瓦尔等
|
性 质
|
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
结 果
|
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一系列的新兴国家
|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英
国
宪
章
运
动
|
背景
|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更加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工人运动兴起
|
时间
|
1836年——1848年
|
政治纲领
|
《人民宪章》
|
目的
|
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
地位
|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不足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诞
生
|
条
件
|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社会经济条件)
|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阶级基础)
|
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将经验上升为理论(个人因素)
|
主要内容
|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
诞生标志
|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作用
|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补充:《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奋斗
|
巴
黎
公
社
|
背
景
|
1、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2、新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
经
过
|
1、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5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败
|
意义
|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大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
失败原因
|
1、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阶段,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根本原因)2、反动势力强大(直接原因) [国际歌的内容见P111]
|
日本明治维新
背
景
|
1、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1853年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3、部分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
|
内
容
|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洲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
性质
|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影
响
|
1、日本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转折点;
2、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强大,富有侵略性,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
改革的作用: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
文学艺术的成就
国 家
|
代表人物
|
成 就
|
地 位
|
德 国
|
贝多芬
|
《英雄交响曲》
|
交响曲之王
|
俄 国
|
托尔斯泰
|
《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
荷 兰
|
梵高
|
《向日葵》
|
|
奥地利
|
约翰·斯特劳斯
|
《蓝色多瑙河》
|
圆舞曲之王
|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表
背 景
|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盟国(德、奥匈,意)VS协约国(英、法、俄)
|
原 因
|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
目 的
|
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
时 间
|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
导 火 线
|
萨拉热窝事件
|
战 场
|
主要在欧洲(后扩展到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
|
转折性战役
|
凡尔登战役
|
战争的扩大
|
1917年,美国、中国等参加协约国
|
结 果
|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
性 质
|
帝国主义战争(其中塞尔维亚是正义之战,但总体而言为帝国主义战争)
|
影 响
|
1、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日本也得到迅速发展 2、欧洲衰落了。英法遭到削弱,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资本主义国家 3、俄国建立起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思想科技成就一览表
国 家
|
代表人物
|
地位
|
主张或成就
|
作 用
|
法 国
|
伏尔泰
|
法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
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武器
|
法 国
|
孟德斯鸠
|
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美国政治模式的理论基础)
|
英 国
|
牛顿
|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
天文学:万有引力
数学:微积分力学:力学三定律
|
力学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
英国
|
达尔文
|
|
《物种的起源》,进化论
|
1、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2、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说
3、沉重的打击了神权统治的基础
|
德国
|
爱因斯坦
|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
相对论
|
1、为原子弹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在哲学上也有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