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给毕业生讲故事:因担任中山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他不时接触北上工作的学弟学妹。前两年,一位后辈看错了门道,跑去找他,希望举荐。“我一听他精确的人生规划,真的目瞪口呆:30正处,35副厅,40正厅,45‘进部’——京城里官多,副部级以上才有点意思,故有此专有名词。我反问:你真的是中山大学毕业的?”陈平原解释,如此追问,是因这种“雄心壮志”,跟自己心目中的中大教育宗旨不太吻合。 他回忆,1923年,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发表演说,鼓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入康乐园,怀士堂上镌刻的这段话,因而也就成了不少中大人的座右铭。孙中山所说的“大事”,乃利国利民,惊天动地,属于今人眼中的“正能量”。 大学想制造高官乃自作多情
陈平原称,自己很推崇孙中山、蔡元培等人的教育理念——像中大、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不同于黄埔军校或中央党校,确实应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心。日后有人成为政治家,当了大官,不管做得好坏,都与大学教育基本无关,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大学硬要认领这份光荣,还想总结经验,然后依样画葫芦,制造出众多高官来,我以为是自作多情;更重要的是,此举扭曲了大学精神。 有人引拿破仑的名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我们不能说不想当大官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因为,大学不是“官僚养成所”——如今报考公务员成了大学生们的首选,那是因整个社会被官场逻辑所笼罩,绝非佳音。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能出大官很好,能出巨贾也不错,但最理想的,还是培养出众多顶天立地、出类拔萃的大写的‘人’。”他坦言。 最后,陈平原还说,很多毕业生都将像自己一样,“碌碌”而“有为”,只要把眼下的工作做好、做精、做透、做到“登峰造极”,管他是什么级别,母校都会欢迎你,替你骄傲,为你喝彩。因为,中大是一所把“做大事”看得比“做大官”还重要的大学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