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而感
知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规律去进行观察。
1.指导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养成观察习惯
明确观察目的,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教育孩子在心里
树立观察的意识,认清观察对于发展自身智能的好处;另一
层是教育孩子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
察什么?为什么观察?
在家里或外出,可以随时确定一种观察对象,进行有目
的的观察。比如,观察一件工艺品的形态、颜色、特点、制
作水平;观察做饭、做莱的全过程;观察山水、树木、花
草;观察一座建筑……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还可以边观察边
用语言描述。家长与孩子还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得仔细
不仔细,描述得退真不逼真。如能经常这样做,定会提高孩
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有计划地观察事物。
观察活动有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分别,但
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没有计划,效果不好,不利于提高观
察的能力。观察有计划,是指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先定好
观察的目的。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烧多长时
间,小火炯多长时间。先是观察父母怎样做,然后自己一边
学着帮,一边观察。学会了做饭,也提高了观察力。
有的家长支持、鼓励孩子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
天观察其变化,有的还写观察日记,不断给以指导。这样的
现察活动,既有兴趣,又有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
2.指导孩子学会观察的方法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
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
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在自然状态
下观察和实验中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正
面观察和切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副(或分解)
观察和比较观察;有记录观察和无记录观察等等。观察不同
的对象,出于不同的目的,应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
法。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3.指导孩子遵循感知规律进行观察
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感知是认识的第
知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规律去进行观察。
(1)强度律:观察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观
察得清晰、准确。因此,在观察前,对有可能提高强度的事
物,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强度。比如,观察人的肌肉,绷紧时
看得最清楚;观察蒸汽的特点,水壶里的水要满到一定程
度,效果才好。
(2)差异律:被观察的对象与背景反差越大,观察效果
越好。因此,要设法增加观察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比
如,观察一种昆虫的形态、颜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纸上,
效果就会好。
(3)对比律:两个显著不同甚至对立的事物容易观察,
因而在观察中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观察效果好。
hAD,两种不同的苹果放在一起,比较形状、颜色、大小,
再通过品尝比较味道。
(4)活动律:运动中的对象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运动中
酌情况与静止状态有所不同。因此,观察某些事物,既观察
静止的情况,又要看活动中的情况。比如,观察一个人,就
应将静止状态与活动状态结合起来观察。
(5)组合律:把有关联的事物组合起来观察,既能把握
整体情况,又能把握具体情况。比如观察一间房屋的布置,
观察一个人的服饰就应该组合起来观察。
(6)协同律:观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协同
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各位家长,请您记住有关观察力的基础知识,培养、训
练孩子的观察力。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