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周知识概述
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
1、《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解放军突进中原;其他解放区军民转入反攻;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原因。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2、国共争取“和平”的不同方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和平谈判;国民政府统绐的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遗址
二、重点知识归纳
(一)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1、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战争锻炼,不但有丰富的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而且积累了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同时,人数上升,装备改善,战斗力强。土改的完成使解放区后方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且士气低落,战斗力差。同时,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2、三大战役的各自特点
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分割包围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南京家教网 www.nanjingjiajiaow.com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首先,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其次,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再次,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
(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不仅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而且设计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并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
(1)全面内战爆发不久,毛泽东发表《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谈话。这篇谈话,在内战初期敌强我弱的严峻态势下,给中国人民指出必须打倒蒋介石和能够打倒蒋介石的道理,在战略上武装了中国人民,使之树立起革命必胜的信心。
(2)党中央指出了能够打败蒋介石的正确的政治原则和军事原则,有效地指导了解放战争时期全局的政治工作和军事战争的战略战术。
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共领导下的国统区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同时,蒋介石实行独裁统治,与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决裂,反而增强了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形成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形成了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有力的地配合着解放区的斗争,美蒋反动派处于全民包围之中,被人民战争汪洋大海所吞没。
3、人民的支持 南京家教网
解放区于 1947年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使新解放区有1亿农民获得土地,农村掀起了农业生产的热潮。人民群众纷纷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可靠保证。
三、重点知识剖析
(一)从减租减息向土地改革的转变
1、背景
抗战胜利后,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他们迫切希望获得土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需要进行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意义
巩固了工农联盟,为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二)战略主攻方向的选择
选定中原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选择的原因之一,此地是国民党军队兵力空虚之地,国民党军队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原因之二,此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所以,出击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三大战役进程及示意图
结合教材62面《三大战役示意图》和《三大战役简况》来掌握三大战役的进程。
(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基本经验的概括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材从五个方面加以概括,其中“理论指导”是灵魂,革命“道路”是方向,“群众支持”是基础,“革命军队”是中坚,“统一战线”是保障。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南京家教网提供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