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两次鸦片战争最根本的相似之处是 ( )
A.以我国东南沿海为主战场 B.军事侵入清政府统治中心地区
C.侵犯我国领土台湾 D.为夺取中国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反映了农民阶级追求“和谐社会”的一种理想,这种“和谐社会”实质上是 ( )
A.平均主义 B.社会主义 C.专制集权式 D.资本主义
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4.有人说: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主要是指(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C.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D.三民主义纲领未得到实施
5、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直接的启示是:
A、必须进行独立的武装斗争 B、必须防止右倾错误
C、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必须将重心转移到农村
7.下列各项,对中国共产党新的道路选择具有突出意义的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文家市决策 D.广州起义
8.根据1930年土地革命路线的规定,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后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B.根据地政权的土地公有制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土地国有制 D.根据地农民的集体所有制
9.“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中共二大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0.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邓小平领导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
A.中央 B.晋冀豫 C. 冀鲁豫 D.左右江
1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幻想国际联盟主持公道 B.集中军事力量“围剿”红军
C.削弱地方军阀力量 D.害怕日本的强大军事力量
12.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不够强大
B.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力量过于强大
C.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D.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3.1935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的重大问题
C.清除了王明“左”倾思想的影响 D.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4.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其中“中央红军到陕北”是在( )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15.标志着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16.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的是( )
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决定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D. 《论持久战》
17.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18.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A.晋察冀 B.晋绥 C.冀鲁豫 D.晋冀豫
19.“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抗日将士那悲壮的歌声仿佛仍在永定河上回荡。当年这里发生了(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双十二事变
20.我们在升旗时的国歌中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下列各项最能表现这种精神的是( )
A.正面战场的多次会战大量消耗日军
B.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C.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共在敌后战场抗击大部分侵华日军
21、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 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卢沟桥事变的发
22.“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
抗日战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24.解放战争第二年,根据中共中央部署,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主攻方向选择中原的原因是
①敌人防守力量薄弱 ②中原地区群众基础好
③军事战略地位重要 ④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问题最
重要的一项是 ( )
A. 明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提出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C. 规定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 D. 规范党的工作作风
26、西藏和平解放是在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27.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措施是
A.土地改革 B.稳定物价 C.统一财经 D.没收官僚资本
2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一届人大召开 D.一五计划完成
29、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
A.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0、以下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完成的重要工程是( )
A.鞍钢无缝钢管厂 B.武钢、包钢两基地 C.大庆油田 D新建兰新铁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材料二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赣西刘士奇报告》
材料三 下图是抗日根据地颁发的减租证 材料四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土地革命路线?(2分)
(2)材料三的土地政策与材料二的土地政策相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土地政策,其内容是什么?(3分)
(4)从上面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处理土地问题坚持的思想路线是什么?(2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布情况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中国
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
印度洋
|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东南亚
太平洋
|
37个
师团
|
10个
师团
|
7个
师团
|
37个
师团
|
15个
师团
|
111万
多人
|
不到10.9
万人
|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伤亡
|
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
|
死亡
|
死亡
|
3500万人
|
620亿美元
|
5000多亿美元
|
40.5万人
|
37.5万人
|
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
《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例)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役(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该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2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准备年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引自《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材料二 ……无论各党派部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引自《八一宣言》
材料三 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引自《中国党史教学资料》
(1)根据三则材料概述国共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国共关系对中国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结合所学概括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
34、问答题 :2005年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议上强调,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是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程。(12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利益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3分)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人民利益,作了哪些努力?(3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采取了哪些行动?(3分)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其主要有哪些?(3分)
答案 1-5:DABAB 6-10:ACACD 11-15:BDBAC
16-20:CCAAC 21-25:ABBAA 26-30:CDBAA
31.(1)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
(2)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作用: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2分)
(3)解放初期(1950年)、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3分)
(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
32.(12分)(1)中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牵制了日军特别是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2分)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反“扫荡”(2分)
(2)设想的结局:日本、德国法西斯势力汇合,势力进一步扩张,控制亚非欧大部分地区。(2分)原因:中国人民没有屈服,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阻止了日军大规模的进攻;(2分)
(3)评价: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了大部分日军,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2分)
(4)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四川是抗战的兵源基地;四川是抗战的财源和物资基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人民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只要言之成理均可。)(2分)
33(1)从对抗逐渐走向合作。(2分)
(2)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战胜利。(2分)
(3)两党的阶级属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势力和国际环境的影响。(3分
34、答:
(1)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分);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分) (2)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1分);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分);参加政协会议,使其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1分)。 (3)发动“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1分);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分);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三亿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分);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淮河,增强了农业的抗灾能力,发展了生产(1分)。 (4)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八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述以及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整风运动 1960年农村工作的纠左 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回答3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