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9分)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基因大战
由于基因巨大的经济利益,它立刻引来了许多贪婪的目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仗就是专利战争。专利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对科学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保证了公众对发明的了解和运用。但是,人类基因组为每个人所共同拥有,不是哪一个人的专利,因此著名人类遗传学家福格尔谴责 “基因专利”是全人类的一场噩梦。
由于基因研究投入巨大,克隆一个疾病基因就要投入上亿美元。其潜在的商业利润也惊人,按照有投入就有回报的商业逻辑,对功能明确的基因有人申请专利,但是更有人对功能尚不明确的基因也要实行专利。现在已经颁布了1200个人类基因的专利,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只能在转让费和专利期限上讨论问题。
因为人类基因是有限的,发现一个就少一个,因此,基因资源的争夺是残酷的争夺。失败者只有用别人的专利进行生产。而没有专利,就无权进行生产。如果基因序列也被允许专利,其后果是严重的。信息垄断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几家大公司主宰,谁要是享用这些信息,都要向他申请许可。
尽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资助者、所有参与的实验室,都一致同意并许诺: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数据,应该“平等、免费”分享,并签订了“百慕大原则”:所有数据都应在24小时内公布,但“赛里拉”等公司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意义与经济意义实在太重大了,争持不会停止。
人类基因分离与研究的最终价值是人类疾病的预测、诊断与治疗,基因功能的鉴定,关键是与疾病等表型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基因分离——应用这两头都需要与疾病挂钩。疾病家系、人群、患者的遗传材料,成了具有科学、经济意义的基因资源。而拥有这一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成了争夺基因的“狩猎场”。
印度科学家首先挺身而出,给印度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以行政措施保护印度的基因资源。我国基因资源外流情况,比起印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今日生物世界》报道,美国西夸纳公司已取得中国一个很大的哮喘家系,随后多次宣扬这一家系的价值,以配合宣传他们的工作。中国这一家系的外流,国内学术界至今仍蒙在鼓里。
要说基因资源,中国是首富。一是中国的人多,病也最多;二是中国人几代同堂,没有天灾人祸不动窝,少数族群多生活在偏远的大山里,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一些基因资源掠夺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中国与美国合作,在中国收集相关资料,但由于在这一商业活动中,中方并未投资,因此在知识产权方面不可能要求平等。印度政府正计划通过立法,来限制外国研究者与药物公司获取该国的生物资源。冰岛国会为制止掠夺遗传资源的“生物海盗”,反对“直升飞机式研究”或“取了血样便跑”的研究,立法制止人类组织样品出口。
5.下列关于“专利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因为必须对科学家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由利益集团之间产生的纷争。
B.因为人类基因的有限而导致的对基因资源的残酷争夺,所以被称为战争。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参与者认为基因数据应予公布和一些商业公司之间因立场不同而产生的争持。
D.发达国家对基因资源的掠夺和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的基因资源而进行的斗争。
6.对引起基因大战的原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基因研究投入巨大,动辄就以亿计,高投入就应该取得高回报的商业逻辑驱使。
B.基因产品的商业利润非常大,其中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C.人类基因的数量有限,对基因信息的垄断也就意味着对基因产品的垄断。
D.某些国家人多,病也最多,且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
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成为争夺基因的“狩猎场”,是因为这些国家科学、经济意义的基因资源较多。
B.根据“平等、免费”分享的“百慕大原则”,所有基因数据都会在24小时内公布。
C.人类基因组计划把成果医学化,体现了人类基因分离与研究的最终价值。
D.一些国家已经立法保护本国的人类基因资源,或使自己能够免费享受所有基因研究成果。
参考答案
二、5.A [这是对普遍的“专利”意义的解释,范围过大。]
6.D[这是产生基因资源被掠夺的原因]
7.B[将“或然”当做“必然”。这只是人们的主观希望,不一定能实现。]
河北区2009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
语 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
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最初也并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
这里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学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点、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5.对文中“最好的教育”和“同样的观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能够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的教育,“同样的观点”指的是大学的研
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B.“最好的教育”指的是培养一大批人搞发明创造,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教育,同
样的观点”指的是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
C.“最好的教育”指的是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的教
育,“同样的观点”指的是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量
的更重要的方面。
D.“最好的教育”指的是能使学生既可以在一个主要领域学习又可进行跨学科专
业学习的教育,“同样的观点”指的是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
质的经济效益。
6.第三段中作者选取“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这一事例,要证明的观
点是( )
A.搞发明创造不应追求其实用性,而应以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为目的。
B.许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意义的发明创造。开始只是源丁对自然界基
本知识的探索。
C.许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惑义的发明创造,它们的巨人作刚在当时是
无法预见的。
D.搞基础研究如果刻意地去追求实用性,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校如果都能像哈佛大学一样重视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学习.就能迎接2l世纪
的挑战。
B.一味要求大学的教育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这种做法就是抛弃了
教育最重要的东西。
C.不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基础研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D.全球科学工作者真诚合作,必将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参考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C (由文中“然面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的人”得出,“最好的教育“指的是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的教育,而“同样的观点”即上文提到的作者对“最好的教育”的看法,指的是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最的更重要的方面。)
6.B (A项中“不应追求其实用性”与文意不符;C项曲解文意.言不及义;D项证明目的与结果的关系,与文意不符。)
7. A(推理无据,仅有“跨学科专业学习”这一个条件,推断不出“迎接2l世纪的挑战”的结论。)
河西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
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昭君作为和平使者出塞以后,汉朝与匈奴之间五十年左右未爆发战争,边疆地区出现了“三民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生长于长江三峡的香溪.长江文化孕育了她;采居于长安帝都得皇宫,黄河文化熏陶了她:生活与阴山大漠.草原文化成就了她.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影响汇聚于一身,使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王昭君一生的丰富经历使她有幸体会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昭君文化现象所提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的研究,就是要提示和弘扬昭君文化的深刻和历史意义,充分发挥这一文化现象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包含和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认可,事业魅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肯定.作为和平使者与民族友好的象征,千百年来.被尊为昭君墓,如八拜昭君墓、朱堡昭君墓、南部昭君墓、达拉特旗昭君墓等等,常年受到群众祭拜.史学家们说得好: “我们不必辨其真伪,只要看到这么多地方的老百姓愿意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同亲,就可以看出她在各族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昭君文化所包含的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忍不拔、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具体体现.
为了弘扬昭君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从1999年
起.呼和浩特市开始连续举办旨在“弘扬昭君文化,增强民族团蛄,促进经济发展”的面
向世界的“中国一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时至今日.此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弘扬昭君文化”这一重大课题的提出,顺民
心,合民意,不仅对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而且更加确定了王昭君的历史地位和
作用.通过弘扬昭君文化.迅速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知名度,扩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对
外影响.昭君文化属于呼和浩特,属于蒙古,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因为她
所昭示的文化精神符合人类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昭君文化包括了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忍不拔、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体现。
B.昭君文化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C.老百姓愿意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向亲.可以看出她在人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D.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发挥着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6.下列内容对“昭君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君出塞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问50年左右未爆发战争,出现了“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
B.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内涵,体现来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
C昭君文化现象所揭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
D.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认可,事业魅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肯定。
7.下列论述不属于“昭君文化”的影响的一项是( )
A.王昭君一身汇聚了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的影响,昭君文化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B.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完全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C.提出“弘扬昭君文化”课题.顺民心,合民意,不仅对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而且更加确定了王昭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D.昭君文化属于呼和浩特.属于蒙古,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因为她所昭示的文化精神符合人类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